放生矶
2025-04-20 08:38:17
字号:   打印

□陶绪锴

《淄川县志》记载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的“放生矶”,原文写道:“孝水西岸,石坡陀如虎阜,晓风杨柳,迴流旋涡,濠濮间鱼乐处也。”在《淄川县志·山川》上也有记载,说它地处孝妇河西岸,般水东回。古人也为此写下了许多名言诗句,如高之騱的“游鱼数遍放生矶”、张笃庆的“一湾绿玉净无尘”,都是来描绘放生矶的。放生矶如上所描述,实在是离我们不远的,距离我现在所住的地方也就三五里路。

休息日,处理完手头上一些要紧的事后,我就动了去找寻放生矶的念头。虽然它在孝妇河西岸,但我选择从东岸走。从朱家体育公园沿孝妇河东岸慢慢地骑行,一路风景如画,宽阔的河面上水鸭嬉闹着,有时候又能听到叫不上名字的鸟儿,踩在河边还泛黄的芦苇上鸣叫。有时看到一只,有时又是我一经过,打扰到一群。

这个季节的河水流淌得并不急促,不疾不徐的河水显得很清澈。我紧盯着河对面看,但总也看不到什么东西与放生矶有所关联。倒是有许多大爷拿着长长的鱼竿在河的两岸乐哉悠哉。这几年,整修初见成效的孝妇河沿河两岸建了许多供市民乘凉、玩耍的公园。长廊周围绿草茵茵,各种花草苗木把孝妇河装点得清新又有格调。

我从东岸一路走,走到“六龙桥”时停了下来,总感觉放生矶就在这附近。因为古般阳的西城门就在现在淄川最繁华的地段,现农业银行大楼向西50米处。可以想象古时城门处的情景,水郭环绕,城楼高大壮观,城里城外人流如织。要是放生,当然要有人围观才更加热闹。而现在我所处的“六龙桥”与古城西门是不远的,所以我在此找寻了许久。我站在桥上,极目环顾四周,桥栏板上的浮雕也时不时映入我的眼帘,各种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每个栏板的柱子上都刻有飞龙祥云的造型,也正合了六龙桥的名字。六龙桥其实就是淄川人通俗说的“老大桥”,也就是西关大桥,是淄川的古桥梁之一,以前叫孝感桥,明万历年间重修。此桥多次被孝妇河水冲毁,九次维修维护,桥上桥下的条砖卷石也见证了古般阳的历史和沧桑巨变。

我在桥上寻觅多时最终悻悻而去,眼看已到留仙湖公园,就折向去了孝妇河西岸。在这一段路上,我知道有庞将军墓静静地安卧在杨柳依依的河畔。

要说淄川,古般阳之地,可谓人杰地灵,与其相关联的人和事不可谓不多。蒲翁自不必多说,另外像与其同期的著名诗人高珩、唐梦赉,还有在淄川城北黉山著书讲学的郑康成,以及与其山水相连的梓潼山上的鬼谷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等,不胜枚举。而马陵之战后被孙膑打败的庞涓的首级就埋于我所驻足的地方。因其只是头颅埋于此,故后来在此立的村就叫“将军头”。

经过庞涓墓,再走一会儿就到了南部森林公园,可还是没见到放生矶的踪迹。于是我就在折返时咨询了李祖炬老师。李老师是淄川民俗方面的专家,写过《洄村鼓楼》《放生矶》等多篇文章。他曾发现、挖掘秦封泥“般阳丞印”,得出淄川建于秦的论断。他还因“般”字研究般河。我问李老师放生矶具体位置时,他说:“古今不同,但都在六龙桥北,孝妇河西岸。”看来刚才我在六龙桥处寻找的方向是对的,只不过找寻那块写有放生矶的大石头时还是略有疏忽。

看到这里,其实我心里也已经释然,我决定不再刻意去找那块石头,有机会再去六龙桥时,再到桥下河滩上寻寻便是。

今天的孝妇河,从博山到淄川,再到周村、桓台,沿河两岸如画的景致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都是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打卡的首选。它已经建成了许多家门口的口袋公园,阳光沙滩、城市书房、湿地长廊等都是人们拍照游玩的好去处。“八河联通,清水润城”,在淄博的这张亮丽名片,正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编辑:张剑
        审核:刘峻峰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