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道地化 产线数字化原创
一家民营药企的智能进阶路
2025-03-27 08:39:15
字号:   打印

□ 记者 杨靖

3月上旬,我市组织20名民营企业家赴江浙地区考察学习。作为企业家代表之一,荣昌制药(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制药)董事长王荔强,对此行感触颇深。

“苏州经验里的保姆式帮扶,以及紧盯企业营收上量和纳税增长等做法,让人印象深刻。”王荔强表示,分析苏州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他决心从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

当下,民营企业正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作为我市“四强”产业之一,新医药产业如何在前行路上乘风破浪?

顺着王荔强的发展思路,3月24日,记者走进荣昌制药,探寻淄博药企的破局之策。踏入生产车间,多款耳熟能详的拳头产品映入眼帘,小儿定喘口服液、甜梦口服液、新复方大青叶片……无一不彰显着荣昌制药的斐然成绩。

荣昌制药副总裁于涛感慨地说:“当下,市民购药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针对不同药企的产品,百姓看重的是品牌和口碑,信服的是品质和疗效。药材好,药才好。这背后的关键在于药材的道地化和品质化差异。”

在风云变幻的医药市场中,企业如何守住药品品质与疗效?答案正是践行“药材道地化”。

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当归、东北的人参……皆是入药的上乘之选。为满足生产所需,荣昌制药人奔赴全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精选的药材或是出自专属药材基地,或是直达产地严选,正如于涛所言,药材的品质好,药效才能挥发得更稳定。

质量,是荣昌制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亦是其始终坚守的“生命线”。为此,公司组建专业的质量、采购团队,不定期奔赴药材产地,实施源头监控。同时,连续五年举办供应商质量培训会,一方面强化供应商对高品质药材的把控意识,另一方面搭建双方深度交流的桥梁,助力合理管控药材成本。

近年来,医药行业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内卷”之风盛行。中药成本持续攀升,而药品定价却有明确要求,荣昌制药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重压之下,公司开启了多维度成本管控模式,全力推进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难题倒逼创新。荣昌制药果断投身设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的浪潮,率先在国内制药行业引入口服液体制剂复合膜智能化生产线,突破传统中药汤剂生产的固有模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场景的全新应用。此外,公司投资上亿元的中药生产线及仓储智能化建设项目已于2024年底完成交付。

踏入智能仓储区域,记者看到一箱箱码放整齐的药品被输送到智能物流线上。经系统扫描,码垛的产品名称、规格、批次、数量及托盘信息等数据瞬间被抓取,随后,智能仓储依据信息将这些产品有序分区存放。据介绍,整个智能仓储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单位面积库容量提升了3倍以上,人工节省35%,工作效率提高了40%。

不仅如此,荣昌制药还依托原有的药材前处理、提取环节,新增口服固体、口服液体智能化生产线,引入片剂、丸剂及口服液生产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全方位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借助这一项目,公司产能翻了一番,关键工艺环节综合能耗降低了40%。在产品研发领域,目前在研的1.1类中药新药刚刚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上市后,将直接填补淄博市1.1类中药新药开发空白。

未来,荣昌制药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品二次研发、创新药研发等举措,培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产品矩阵,引领公司在医药行业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编辑:张剑
        审核:沙红翠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