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法家:带有鲜明齐国地域特色的法家流派
《齐文化与齐法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白奚):在荟萃百家的齐国稷下学宫,以法、术、势为主要内容的法家学说十分流行,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为稷下大多数思想家们所乐于接受。不同于三晋地区流行严酷的法家理论,稷下学宫形成了带有鲜明齐国地域特色、较为温和的法家流派,现今学界称之为齐法家。虽然三晋法家的思想确实在齐地产生了影响,其中一些典型甚至极端的主张也被《管子》的作者们直接拿来所用,这种影响也是造成《管子》中齐法家篇章思想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无论如何,激进的三晋法家毕竟没有改变齐法家的底蕴,这是由齐文化中百家争鸣的传统决定的。
齐桓管仲的形名事功思潮:春秋战国的思想新势力
《春秋思想世界的张力与境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贡华南):春秋思想世界中存在着两股重要的思想力量,一是《诗》《书》《礼》《乐》代表的老的思想传统,另一个是齐桓管仲的形名事功思潮。作为新涌现的思想力量之代表,齐桓管仲思想以效率、功利为其基本旨趣,其现实目标包括取物以归己与屈人(国)以就己,即“有为”。齐桓管仲的形名事功思想与权力、物质利益牵连,拥有更强的变革现实的力量,由此成为春秋战国诸侯为之倾心的新的思想势力。晋文公图霸业之举措多借鉴齐桓管仲,子产治郑国,尚贤使能,铸刑书,邓析据此造“竹刑”。这些以客观性、确定性、效率性为其主导精神可以看作是对齐桓管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两种思想力量之对立、激荡也构成了春秋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张力。正视这两股思想力量及其对立构成的思想张力,为准确理解春秋思想世界及诸子思想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齐文化重商思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瑰宝
《论齐文化的重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孙聚友):重商思想作为齐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的瑰宝。齐文化的重商思想,与太公建国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更与齐国的兴盛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发展工商经济,实施经济强国;加强市场建设,促进交易流通;实施优惠政策,促进贸易往来;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倡导以人为本,满足人的求利需求。齐文化的重商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特别是在近代工商业经济进程中,齐文化开拓务实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精神、以和为贵的和谐精神促进了周村商业经济发展。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淄博理应成为弘扬齐国重商思想的典范,特别是在制定区域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工商业和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塑齐国故都的新辉煌。
齐鲁文化对东北亚文化圈形成作出了独特历史贡献
《齐鲁文化对东北亚地区的文化辐射力及其启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员 彭彦华):山东在历史上对东北亚展现出强劲的文化辐射力,在不同时代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中华一体文明的发展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齐鲁文化的东出,主要是由于山东半岛东临大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从商周时期,尤其秦代以来,山东大量移民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地区,他们把当时国内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到这些地区,对加速这些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上中国与朝、日交往,山东半岛实为主要的往来通道和大陆桥,以此为纽带的文化交流,为儒学在东北亚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公元七世纪以后,为朝鲜、日本兴起尊孔崇圣之风,形成东北亚儒家文化圈,作出了特殊贡献。
内涵式提升外延式转化 共同促进齐文化创新发展
《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究》(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卜祥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是多元的,包括:强化内涵研究,提炼齐文化价值精髓;紧跟时代步伐,加快齐文化的经典诠释和普及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化;守住文化遗产,讲好齐文化故事;搭建交流平台,推动齐文化向国际化赓续发展;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打造齐文化样板。这些路径既包含内涵式的提升,又有外延式的转化,共同促进齐文化的创新发展。 (杨洋 张浩整理)
编辑:孔鼎
二审:王磊
终审: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