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许秋光锦画屏
2023-09-28 09:50:20
字号:   打印

◆ 吴春梅

出沂源县城,斗折西南,车行十三四公里,有村名许,取“眉眼向爱,心心相许”之意。

或曰山水田园,有古韵之风,村貌庄颜,亦铺锦列绣,魅不可言。仲秋天凉,扶光不燥,欣然前往。

车至村口,现拴马槐,乃元帅拴马处。碑后槐木,原古槐根系萌芽,可算得村脉生生不息之传承。即便尚显青涩,但木枝健壮,叶叶生辉,天风振袖,若萧萧马鸣。

当是时也,西风独自凉,将军槐木叶尚茂,碧玉妆叶心,唯抹了秋阳,涂染了额黄。神思念往昔,似见拴马古槐,一木粗壮,扯起猎猎旗帜。许村,除却公主壮士“以心相许”,当有“以身许国”志。

辗转村巷,新宋风扑面。漫步宋古街,繁秀尽显。块石铺陈,为道、为阶、为台、为基、为墙,皆透古拙庄重。木做装饰,为门、为户,为窗、为棂、为栏,尽显儒雅娴静。民房排排挨挨,灰瓦幽窗,红棂朱户,华灯高檐,素夜照天白。

虽是乡村,长街短巷,洁净无苔,必是茅檐长扫;房前屋后,亦花木成畴,当是手栽勤理。暗夜游于此,宛如西风暗放花千树,“蛾儿雪柳黄金缕”,当有穿越现实入古宋之感。

美则美矣,毕竟有人工穿凿之痕,不及“天湖之眼”大自然鬼斧神工妙趣,遂乘缆车上山去寻。

山路曲曲,一侧山石勾勒点染锦花绣草,石缝插花,画花鲜花相映,非细看,难分虚实。一侧山岩、护栏外,波斯菊高挑,或红、或白、或粉,疏密有致,随风袅袅。

山顶栈道,高架山崖,半弧凸出,玻璃铺设。立栈道俯首见深岩,有战栗之感。蹑手蹑脚走到护栏边,抬眼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极目望去,山山环套接天光,拱而相抱,点点红枫,树树翠微,高低起伏,一枕山水压锦绣,巍峨致远。

堤坝弯弯,青树翠蔓染秋黄,倒影碧水,分不清树染绿,还是水沾黄。分明满眼青黄交接,树影入水却泾渭分明,似乎湖水是面滤镜,愈发显得木叶金黄,湖水绿得深邃,好一幅大自然锦绣画屏。

“天湖之眼”便落在这“画屏”中央。乃水中堤坝,随水流曲折,蜿蜒就势成了一只“眼睛”。高大的白杨,植于“眼皮”上,人言是“睫毛弯弯”。单这湖中“眼”,便四时之景不同,韵味天差地别。

春日之“眼”,木叶初生,“睫毛”舒朗,“眼眶”土色尽显。炎夏之“眼”,木叶繁茂,“睫毛”浓密,“眼眶”绿意盈盈。秋爽之“眼”,“睫毛”金黄,“眼眶”斑斓多彩。冬寒之“眼”,“睫毛”雪覆,“眼眶”唯余茫茫。四面八方人,东西南北客,以物喜,以己悲,观一“眼”生万千思绪。

下栈道,入游船,划天湖,近观“天湖之眼”。两岸石坝高约几十米,石块与土层交叠,石棱犬牙参差,乱草嵌土缝,闲花填泥隙,杂枝蒙络摇缀,倒多了些许野趣。

行不多时,渐闻火车压轨声。复前行,横跨天湖的中南铁路上,火车隆隆而来,托运着一节节鼓鼓的货厢,似百节虫。粗壮高耸的桥墩,头顶铁路轨道,在碧蓝湖水中,泻下一道灰白影子,与“天湖之眼”尾角衔接。

排排白杨,顺堤而生,既是“睫毛”,亦是护坝木。白杨在北方常见,虽高大通直,实属寻常,得赞许,不过是占了地利,又在景观上得了人和。想来,岁月欢喜,成就朝朝暮暮,该有时运掺杂。譬如这白杨,植在陆是材,养于湖成景,故“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治”也。

许村生态大美,慕名至者众。感奇景,思其意,文记、图现、画描,千汇万状,各具奇思。然人有百手,目有千眼,口有万言,虽锦篇绣帙,皆无法穷尽。何也?

盖许村之锦绣,在季节轮转各有其颜,在四时变幻各显其面,在黑白交替各有思触,在晨暮相接各透明灭,在朝晖夕阴皆具气象……一时空濛,一处独特,如何穷极?

如许锦绣,各花入各眼,在辞暮尔尔中,与光同尘,与时缱绻。是以,过景而去,莫思跌落屋檐的雨,曾是盘踞的结;携美而行,莫忘划过指尖的风,曾是指航的标。流光落心,晨有安暖,暮有余闲,即是清欢。


        编辑:张剑
        二审:王磊
        终审:邹青山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