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沙土记忆
2023-09-22 08:05:37
字号:   打印

◆ 尹光传

“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从上中游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成地上河。沉积的沙土,曾是黄泛区的一大祸患,在沙漠地区,人们更是谈沙色变。最近看到报道,黄河流域的植被增多了,山变青了,水变绿了,黄河水不“黄”了。在部分沙漠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还有的利用沙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沙患开始变成沙宝了。

我从小就与沙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家乡出生的孩子,几乎都是在沙土袋中长大的,我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村西有一条古运粮河(有说是古济水故道),河底都种上了庄稼,两岸的轮廓尚能辨识。当年挖引黄灌区杜姚沟时,沟两岸堆积了很多土,在与古运粮河交叉处挖出的堆土中,有些沙性很强的沙土。人们从土堆中掏里面的细沙土,逐渐掏出了个大洞,成了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好去处,在里面玩耍够了,沾在衣服上的沙土,风一吹,用手一拍便很容易掉落。

刚挖出的沙土很潮湿,需要晒干后才能用。记得以前有婴幼儿的人家的院中,经常晒着些新挖出的沙土,小时候的我还曾用木耙子帮人家翻动过那些沙土。晒干后的沙土经细箩筛出粗颗粒和杂质,细沙土用袋子装好备用。用时将盛有沙土的铁碗放在锅底刚燃过的落火(灰烬)中,待落火的余温消退后,铁碗中的沙土变成了烫手的熟沙土,等温度降到不烫手后,放入缝制的双层布袋中。那些婴幼儿被装入布袋后,感受到沙土的温暖,便会停止哭闹,还会露出惬意的笑容,不停蹬两条小腿。婴幼儿大小便的潮气也都被布袋中的沙土吸干了,一晚上不用大人管,直到第二天早上再换新的。在沙土袋中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得皮肤溃疡的,功效绝不输现在的纸尿裤和尿不湿,有不少孩子直到会走了,还被装在沙土布袋中。

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小孩出生后起初用的是棉布垫,不仅换洗麻烦,皮肤褶皱处还发红生疮。邻居家孩子穿的是沙土袋就没有吃这些苦头。他老家在黄河岸边,家人背来了黄河滩沙土,也分给我家用。我家孩子用上沙土袋后红疮便消失了,大人也安心,不用频繁换布垫。可光用邻居家从几十里路背来的沙土不忍心,听说县城东南部的河岸旁有个沙土洞就在公路边,我骑自行车去后很容易就找到了,挖了一袋子沙土回来。

到了新世纪,我亲戚的小孩也出现了皮肤生疮现象,家人便提议给小孩子穿沙土袋。但此时那个沙土洞早就消失了。一位好心邻居开车帮忙,去黄河岸边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到了黄河滩上,见河水退去后的沙滩满是干净的细小沙土,还省去了掏洞的麻烦。带回来的那些黄河沙土,又细又干净,基本筛不出杂质。

沙土的用途可大了,不光可以给小孩子穿布袋用,阴雨天被雨淋湿的棉衣放上些沙土,吸收了里面的水分后便不那么湿了。以前人们脚上穿的是手工布鞋,如果被泥水湿透了,埋进沙土里吸干水分,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沙土还被用来炒瓜子和炒花生。用沙土掺着瓜子或花生翻炒,锅内受热均匀,瓜子或花生不易被炒糊。现在的农贸市场里现炒现卖干果的商家,还专门叫卖是沙土炒的。还有用沙土来治病的,记得老家有人将沙土炒热,用布袋热敷在风湿寒痛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都搬进了楼房,有了纸尿裤尿不湿等用品,我原以为再没有给婴幼儿穿沙土袋的了。没想到上网一搜,还有专门邮购高温杀菌沙土生意的,而且注明的是“黄河滩优质沙土”,这令我感到非常新奇。

黄河水养育了沿岸百姓,成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就连那不起眼的沙土,如今也成了网购商品,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编辑:张剑
        二审:王磊
        终审:邹青山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