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马吃到好料”
2023-02-15 08:50:33
字号:   打印

□正岩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是重中之重。一些地方项目落地慢、动能转换慢、创新能力不强,都与要素配置不通畅、机制不优、保障不力有着直接关系。

面对要素趋紧的共性难题,必须在差异化配置上集中发力,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大政府统筹,加强供需衔接,推动精准供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好马吃到好料”,推动优质资源更好服务优质项目,不断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前提是备足“好料”,也就是全链条保障供给。蛋糕先做大,才能分好。坚持“有解思维”,创新策略打法,通过市场化交易、内生性挖潜等方式,最大限度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快工业项目“标准地”推广,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健全完善能耗指标收储交易机制,突破土地、资金、能耗等一批瓶颈要素制约,健全要素前置、要素跟进机制,畅通要素供给渠道,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是做优服务,也就是全方位帮助纾困。项目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推进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做好全周期、全流程保障。以“宁可要素等项目、不可项目等要素”的主动意识加强对接沟通,做深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常态化下沉到项目一线、企业车间,一企一策、精准问需,及时打通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推进项目快落地、早达产、快见效。

关键是激发动力,也就是全要素提高效率。政府当好有效制度供给者,强化“亩均论英雄”“碳均论英雄”导向,建立以产出效益、投资强度等为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土地、能耗、信贷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政策,推动要素向高产区域、优质企业、高端项目加速聚集,调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今天的项目投入就是明天的效益产出,也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各级都必须牢固树立“项目工地就是阵地、项目现场就是考场、项目进度就是尺度”的观念,紧起来、干起来、跑起来,以要素保障提效加快项目建设争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力提速、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孔鼎
        二审:王磊
        终审:刘俊峰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