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22-12-16 08:32:00
字号:   打印

□正岩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具体到地方来讲,我们要精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优化构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格局,推动各区县走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淄博作为典型的组群式城市,受历史地理、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区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这成为制约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打造区县协同发展强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这完全符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破解我市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剂“良方”,充分体现了市委对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必将为淄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强大支撑。我们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坚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构建市县责权清晰、联动顺畅的体制机制,形成各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错位发展、竞相争先的生动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统筹产业协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打造区域共同体。共铸产业协作“一条链”,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龙头+配套”产业组织模式,鼓励市域内互采互供、地产地销,构建区县间协同配套、联动共进的发展格局。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建设市域综合立体交通、现代物流、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网络,推动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共推公共服务“一体化”,跨区域、跨人群布局教育、卫生、养老等项目,促进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均衡普惠。农村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立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让人留下来、钱流进来、地活起来,增强乡村振兴要素集聚力,推动形成县村统筹发展新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区县强则市域强,区县稳则市域稳。要实施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行动,加大市级权力下放力度,提升区县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区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新跨越。要突出抓好主导产业,每个区县都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产业主攻方向,树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理念,做精做深产业链条,形成规模优势、彰显地域特色。要突出厚植产业生态,加快打造水电路气、标准化厂房等硬件平台,健全完善技术研发、金融基金、信息咨询等软件平台,引进高端专业化公司参与园区管理运营,为企业提供集成式、一站式服务。要突出培育龙头企业,下大力气培引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大企业好企业,增强产业整合能力,促进产业合纵连横,让“龙头”舞起来,形成各区县自己的“定海神针”。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们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自觉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找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相互赋能、形成合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注入更强动能。


        编辑:王磊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