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焕远
在历次采风笔会中,我印象深刻的要数浙江湖州南浔之行。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生态环境优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南古镇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在湖州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中,南浔古镇最有代表性。
南浔古镇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是湖州市接轨上海的前沿。它北毗太湖,南望杭州,东达上海,京杭运河和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历来是水陆交通要冲。2014年6月,南浔古镇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当地朋友说,南浔古镇始建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画般的水乡风貌,使南浔古镇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四大水乡古镇之一,素有“中国江南的封面”之称。
河流纵横,密如蛛网,清流击打着河岸,泠泠作响,仿佛在谱写着一曲生命的赞歌。金鱼游戈水泊中,托出一片片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犹如天上宫阙飞落人间。“三步一拱,五步一桥”,当地朋友说,古镇内最多时有107座桥,现存数十座古桥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洪济桥、通津桥和广惠桥。站在古老的桥上,或眺望远方,或泛舟河道中,别具一番风味。
岸柳依依,水清荷红,画舫轻摇,笛声缭绕,南浔古镇既洋溢着诗画般的江南水乡神韵,又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就像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心中的思念一样,南浔古镇并非通常人们印象中“小桥流水、轻舟画舫”的江南小镇,而是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博物馆。从辑里湖丝馆到张石铭旧宅、小莲庄,从嘉业藏书楼到刘氏梯号、广惠宫、丝业会馆,从张静江故居到百间楼民居群,古镇上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及近代遗留。当地朋友介绍,南浔古镇盛产优质生丝,两宋时期即已闻名。随着蚕丝业的兴起和海上丝路的发达,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南浔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到了近代,这里经营蚕丝贸易而成为富豪者多达数百十人,故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说法。所谓“四象”指资产五百万两白银以上四个人,“八牛”指资产百万两以上八个人,而“黄金狗”是资产三十万两以上的72个人。他们用手中的财富建造起既融合西方文化又保持本土特色的豪宅、园林,尽管留存下来的不多,依然让人感受到当年古镇的繁华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这里不乏多样传统特色美食,其中最有名的是有两种“浇头”的“双交面”。最上品的双交面,浇头是酥肉和爆鱼,酥肉油亮红润,肥而不腻,爆鱼外焦里嫩,鲜而不腥,广受食客喜爱。
南浔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的美誉,由于受欧美文化影响,古镇曾涌现出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作家徐迟等文化名人。文化的传承是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这里的一切都是南浔人心中最重要最美好的记忆,无论这段记忆长或短,都包含着南浔人无数快乐与乡愁。
有一种精神穿越了历史烟云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像海绵一样时刻吸收着养分,向着光,成为光。南浔古镇依然孕育着无限生机。
编辑: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