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 毕学文)最早看到李聿仁先生的绘画作品时,记者惊讶于他泼墨重彩里梦幻般的无穷的意象,那笔墨华滋下的诗情画意,色彩苍润灵动,清新唯美飘逸,变化莫测,气象万千。日前,在淄博颐和大厦,记者采访了这位“远承宋、元、明、清时期花鸟和山水画之意境,近研潘天寿、李苦禅、董寿平、吴冠中、黄永玉等大师之画风”的绘画名家李聿仁先生。
在李聿仁先生的工作室,看到最多的绘画作品就是荷花,也许以泼墨重彩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荷花与众不同,他的作品把绘画的技法、技巧同作品的意象高度融合,以画幅之静,呈现色彩之动,意向之动。泼彩与荷,与飞鸟;泼彩与莲叶和舞蹈,在互动中互为烘托,浑然一体,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彰显出大自然厚实灵动、相映成趣的奇妙境界。
马踏岸前白鹭飞
出生于桓台县马踏湖边的李聿仁先生,对空灵清远的荷花情有独钟,对“四面垂柳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的马踏湖寄托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情感。他从家乡丰厚的客观物象中汲取营养,以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田园风情的自然之美与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不重复他人,亦不重复自己,这是一个有作为艺术家所具备的潜质。深刻独到的生活体验,充沛丰满的感情交融,加之亲近大地的匍匐与倾听,使李聿仁的作品呈现出特别的温度、情感与深度。一幅幅呈现马踏湖别样荷花之美的画作,充满了真实、新意和趣味,也突出展现了画家驾驭色彩的高超能力与对自然观察之细腻的娴熟功底。《雨后荷塘》、《荷花时节家家雨,马踏池塘处处蛙》等作品,画面墨色凝重浑厚,泼彩行云流水,行笔酣畅自如,自然神韵、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表现出一种广阔的意境和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在李聿仁先生工作室,记者看到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题字,那是为李聿仁举办画展时做出的点评,字字恳切,褒扬之情溢于言表。多年来,李聿仁先生在创作上,融古纳今,既注重传统艺术形式,又吸收现代画派的新观念;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又有西画的质感和意气,虚实相间,层次丰富,手法多变而又不局限于成法。欣赏他的作品,会在雄强的气势中,感受到一丝婀娜妩媚,在层层晕染、渐渐推进的演绎中,领略到作品的诗意之美。
李聿仁先生说,是家乡独有的风貌和风物,成就了自己的绘画境界和追求,也塑造了纸端的墨色神韵和气旺神畅的意象。“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湖岸飞翔的白鹭,和东风染尽三千顷的碧绿的青荷,这是我受用不尽的创作之源。”
心性画意自交融
与众多书画名家不同,李聿仁先生没有具体的艺术师承,但他深谙“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从艺之道,广汲博取,德艺兼修,努力练就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许没有师承,恰给了李聿仁先生在绘画领域自由驰骋的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
泼墨重彩的最大特点是“随机性”和“唯一性”,即所谓的“可遇不可求”,空气的温度、湿度、色彩的浓度、宣纸的熟度、毛笔的硬度等,无数的变量在宣纸上交融,如风云在天,变幻万千。在李聿仁先生的画意里,一方远离尘嚣的湖畔,池塘和翠鸟,“过人头”的莲叶和清绝雅致的湖月,是自然的天籁。“画性所贵天然”,天然,即造化之本然,是蕴含天然诗意的澄澈心境。
从几十年前,李聿仁就开始关注荷花这一绘画题材,并开启了他研究荷花的生长规律、探寻荷花审美意蕴以及创造独特的绘画语言之路。对于荷花,李聿仁先生几乎毫不掩饰他的喜爱之情。荷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画家更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赞美之,特别是荷花挺峻,荷叶宽硕,在水气弥漫的氛围里伸展自如,千姿百态的特性,能充分展现画家大起大合、肆放洒脱的画风。驻足在李聿仁先生每一幅泼墨重彩荷花图前,都让人感受到画面中自然流露出的雍容大度的气质,体会到洋洋洒洒的诗意与傲洁的心性的交融,可谓美感与技法并存。
李聿仁先生创作时,全无底稿,自是胸有成竹之后,方动笔墨。他运笔雄强劲健,泼彩淋漓以势取胜,墨分五色,浓淡相依,花叶参差密聚,充满张力和生命的欲望。尤其在荷叶的表现上,采用恣肆旷达的泼彩法,在色墨交叠重合中,似叶非叶,一派苍茫、灵透和浑厚的气象;色彩绚烂而不失沉稳,模糊中见分明,迷离中有清晰,抒写出吞吐大荒的豪迈胸襟,极具现代的情致。
“真正的绘画,蕴含的是画家内心的情感,否则就只是技法的表现。”在李聿仁先生平静的话语里,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天马行空的自由挥洒与豪迈气势的激情迸发,这或许才是画家艺术人生的精彩之处。
(写于2021年11月30日)
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