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津
故乡、童年、乡愁……就像一首来自心底的忧伤旋律,时时在岁月的长廊里回响,年龄越大,音频越高。
不忘来路,念旧惜友,大抵是个善良而真诚的人,如果恰巧是个名人还能如此,那么恭喜:你一定是深受大家尊敬的人。我想了一下,在我的好友圈中,李振奎先生应该是名副其实。
人生匆忙,沉浮于世。几十年过去,天之南地之北,仍能记着一些人,甚至机缘巧合把酒言欢,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而最令我感动的是,因为家事,我每年不管身在何处,总要十几次回到老家——八陡青石关。当我驾车或独步行走在老街上,每每就会撞见那个熟悉的身影——李振奎先生。他专注地用相机或手机拍照,他旁若无人地支起画架写生,他对着暮霭沉沉的古村落长久地发呆……老街像个垂暮老人,静静地蹲在岁月深处,曾经的热闹和喧哗,一点一点变成了记忆。
熟悉的长发,熟悉的牛仔套装,熟悉的真诚热情的笑容。这十多年来,他无数次地游走在八陡老街,徘徊在五龙桥、南庙、魏家大院、陈家场、八古台……同一处景物,不同的视角,反复地揣摩,以画家独有的眼光和悲悯情怀,每一幅作品,都寻微探幽,孜孜以求,直抵人心。
时光如水,静流无声。屈指算来,我和振奎相识相知已四十多年,在我的记忆里,他首先是好朋友、好大哥,其次才是画家。世人都用羡幕的眼光夸赞他,却多半不晓得他历尽坎坷,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待绘画如初恋。
初心己定,矢志不渝。历经半个世纪的漫漫求索,深耕画坛,寻师交友,日日劳作,振奎先生终于在多个绘画领域取得骄人业绩。他的人物速写,他的连环画作品,他的青藏高原人物系列和焦墨山水,他的许多国内外参展作品,面貌常新、风格迥异、出神入化、自成一家。成了他“一生痴绝处”。随着年龄渐长,振奎近年来对古村落和古窑产生浓厚兴趣。有一则消息对他触动很大,说得是2000年,中国的自然村总数是363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而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这确实太让人伤感了。
夜幕降临,望着城市千篇一律的无尽灯影,振奎先生似乎听到了一种来自岁月深处的呼唤,缱绻而又决绝,一颗夙命的种子由此萌发。像极了那种坚贞的约会,也有点像僧众的朝圣。一年到头,偏僻遥远的古村落,城区和近郊的每一处古迹,都留下振奎深深浅浅的脚步,所到之处,而这其中,八陡老街是他耗时最长、用情最多的地方。
细细观赏八陡老街的每幅作品,你能触摸到笔墨的温度,能读到画面的故事,街头巷尾、老屋旧桥、一石一树,苍老而质朴,倔犟又顽强,观画如读史,窖藏岁月,余音袅袅。走在这些古老街上,你会发现,陈旧也是一种美,它窖藏着岁月,蕴藏着文化,珍藏着历史。街道两旁的墙壁上,有雨水萌生的草色,有时光洗濯文明的沧桑。
乡愁是首歌,代代可传诵。
编辑:王磊